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拍個照片卻成為生活中的困擾?!:日常中的攝影可以讓我們品味生命,也可以毀了我們的生活!

from http://www.goldenocala.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wedding-photographer.jpg

from http://www.goldenocala.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wedding-photographer.jpg

Kurtz博士:〖最近,在秋天的時候,我有幸可以到新英格蘭旅行,這也意味著一整周的時間充滿落葉、龍蝦、湖邊踐行、在城區好好的慢跑。在一個特別的早晨,我跑到了一個安靜、很少人的濱水區,看到了非常棒的夕陽坐落在水面上,旁邊停靠著帆船,天空是粉紅色的,然後光影反射著湖面的漣漪。像這樣的風景,實在是就像雜誌或旅遊指南封面的照片,再適合假期不過了。然而當我在沈浸在這個風景時,我突然間陷入一種悲傷與煩惱,因為最恐怖的事是我忘記帶我的手機了。這樣我就無法拍張照片,噢!是拍很多張照片,然後可以用一些程式濾鏡修飾一下,我之後也不會再來這個風景了,所以我也因此無法把這些照片po在臉書上,然後等待別人來按“讚“了。這種失落在我接下來的整個早晨都困擾著我。〗

為什麼我們要把這個美好的時刻框架成失落的感覺呢?到底捕捉到這個片刻的影像真正的價值是什麼呢?,相較於就僅僅是享受當下,接收風景所展露出的美好,哪個比較有價值呢?

在一個研究之中,,研究發現在美術館照相的人,比起沒有照相的人,對於過程的回憶表現得比較差,顯然我們把照相機當成我們記憶的外接硬碟了。

但事實上我們不僅僅是想要能夠準確地回憶當下的經驗而已,我們要的是能夠欣賞與享受的感覺當下時刻的感覺。可以確定的是,無心的僅僅是捕捉許多影響,只會讓我們之後什麼都不記得。但如果當我們在照相時,體醒自己進入當下的情境,則就不一樣了。如果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可以用攝影師的方式來看待,用更用心和欣賞的方式會庚好,真正地尋找每個片刻的意義或美麗。想想看到底這個片刻為什麼值得我們捕捉呢? 研究也發現當我們對一些藝術品的細節進行攝影時,事後的回憶則比較好,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更深層地處理我們所看到的。

或許我們可以更投入用心(mindful)的攝影,利用相機作為一種工具,幫助我們保存那些身邊周遭值得留意的事物。Kurtz博士邀請學生更用心地去在生活中攝影,發現學生們也報告出比較高層度的欣賞、動機、與能量,比起那些用中性、只是捕捉訊息的攝影者。這些更用心攝影的人也比較享受這個活動。

一些簡單的建議,我們可以試試看:

去個你生活地方的景點,像是公園、漂亮的街道、或是你家的後院,還是自己的房間,然後簡單地看看四周。問問自己,在你眼前的景色有什麼有趣值得注意的特色?有什麼地標、建築物、還是擺設?然後開始看看這些事物的細節:顏色、質地、建築特色等等。問問自己,有沒有什麼在景色中的東西讓你感到驚訝的?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對你個人特別有意義的?如果你永遠不會再回來這個地方了,有什麼東西是你最想記住的?當然,別訝異你會發現一些東西之前都沒有注意到,我們常常是很盲目的,這個活動就是希望你可以打開自己的眼睛,然後發掘那些遺失的部分。然後就照幾張照片,讓你可以真正地捕捉到這個場景的美麗與意義。

事實上我們都帶著相機,就在我們的智慧型手機裡,持續地伴隨著我們,所以我們很值得去想想要如何使用這個會影響我們生活的工具,如何正向地使用它們。不需要把相機在旅遊中給藏起來了,而是要更有心地去使用它。別讓相機變成自己的眼睛,先觀察看看四周圍,看看是什麼人事物坐落在你眼前,用心正念地捕捉它,然後在未來可以用享受的心情回頭品味這張照片。

References:

Henkel, L. A. (2014). Point-and-shoot memories: The influence of taking photos on memory for a museum tou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 396-402.

Kurtz, J. L. & Lyubomirsky, S. (2012). Using mindful photography to increase positive emotion and appreciation. In J. J. Froh & A. C. Parks (Eds.). Positive psych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A practical workbook for the classroo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Zhang, T., Kim, T., Brooks, A. W., Gino, F., Norton, M. I. (2014). A “present” for the future. The unexpected value of rediscovery.Psychological Science. 25, 1851-1860.

by Jaime Kurtz, Ph.D

——————————

pinsoul + 編譯

資料來源>>>http://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happy-trails/201411/the-best-kind-travel-photography

在要求別人改變前的注意事項:⎡我們無法輕易改變對方,但他們一定會因為我們自己的改變而不一樣!⎦

是時候笨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