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社群媒體最容易散播情緒 竟然是…

轉載自【聯合報╱By TEDDY WAYNE╱王麗娟譯】

 

點擊時間不必太久,即會遇見網路暴怒。登入某個社群網絡,也會看見對名人或一般民眾的點名批判。還有些更大的獵物(目標):令網民光火的法院、社會運動、新聞媒體網站、企業和政府。「今天我們怒什麼?」已經成了在推特上推濫了的笑話。

憤怒的評論一向是網路文化的一部分,一如我們在充斥謾罵的評語欄或聊天室所見。不過,過去幾年,這種怒火也開始在社群媒體擴散,人們宣稱自己是義憤填膺。

根據北京北航大學2013年針對微博(類似推特的網站)所做的一項研究,憤怒是在社群媒體上最容易散播的情緒,遙遙領先排在第二的歡樂。綠灣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憤怒心理的心理學教授馬丁說,最大的差異在於,雖然我們喜歡分享與我們親近的人的快樂,我們卻樂於分享陌生人的憤怒。馬丁博士說,喜歡在網上宣洩暴怒的人,是在尋找認同感。他說:「他們渴望聽到其他人也有同感。因為他們自覺在平反,他們的信仰,不再那麼孤單與孤立。」

網路暴怒往往只能讓我們對評論者有更多了解,而不是對事情的原因,而這些發布對煽動者或事情本身卻可能弊多於利。

在2013年另一項研究中,馬丁教授獲致如下結論:容易受網路暴怒影響的人,往往會怒上加怒。他說:「他們以比較不健康、適應不良的方式發洩怒氣,以任何方式在網路上咆哮的人,都更容易陷入更多的肢體和語言衝突。」

暴怒與純粹生氣有著不同的況味,它代表挑釁一個人的價值體系,不單只是發怒。因此,匿名評論者發出惡毒侮辱,是為摧毀另一人或機構,而來自具名帳戶的推特抓狂貼文,值得注意使用者本人是否正直不阿。從谷歌的玻璃屋丟出140字的石頭,讓我們保有我們自己的信仰,認為我在道德上,優於那些惹火我們的人。

這些網路暴怒可能是一種防禦機制,這項機制因網路文化而受到強化。當你發怒時,不太會因為你的道德損害而遭反擊。表達憤怒可把自己隔離起來不受批評。

但這種反應可能反而掩蓋主題本身的複雜性,而非開啟深思熟慮的辯論。

此外,暴怒的評論有時比原來的不當行為更加得罪人。

群眾有種匿名感,馬丁教授說,在推特散播暴怒時,「你可能自覺匿名,即使不是真的如此。」

最終,網路暴怒變成另一種抗議方式,透過觸擊和點擊而非抵制和遊行。為某一目標而熱血,以及在無人喝采下,為自己的高度信仰甘冒被捕危險或付出辛勞,是高尚的行為。較不光榮的,是加入數位攻擊行列,做為提升個人自尊的方法。

馬丁教授說,或許真正的問題不在我們的暴怒,而是莽撞。

他說:「網際網路導致衝動控制問題惡化。你發怒了,而你可以立刻告訴全世界,在你還有機會冷靜下來之前。」

文章來源>>>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5902

易受別人情緒感染 10種行為偷走你的快樂?!

一起克服我們的拖延人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