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做些事情還是比什麼都不做來的好(對多數人來說)!!

轉載自ScienceDaily

根據維吉尼亞大學最新的心理學研究,多數人就是無法對只在腦子想事情而不做點事情感到舒服。
研究發現,許多人寧願做點什麼、即便是傷害自己,都來得比什麼都不做、或是坐在那裡只是想來的好。相關研究的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期刊 “科學 Science“在一系列11個研究中,心理學家Timothy Wilson與自己的同事們,發現研究參與者,不論在什麼樣的年齡層,都沒辦法享受於把自己的時間花在單獨一個人在房間想事情、發呆或是做白日夢,而無法做任何事。參與者多數都比較覺得從事外部的活動比較有趣,如、聽音樂或是玩手機。有些甚至寧願用輕度的電擊電自己都覺得比只在那思考來的好。

Wison說到:⎡多數像我們比較喜歡坐在那裡想事情的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意外,就像我自己一樣。我們的研究參與者,非常一致地展現他們寧願要做一些事情,也不要花一段時間在那裡只是”想“。⎦

研究者要求參與者獨自坐在那裡思考,時間從6分鐘到15分鐘不等。許第一個研究中,多數大學生都報告出,在這個 ”思考期“ 並不是那麼讓人感到有趣,而且會難以專注。所以Wilson後續延續了許多研究,希望用不同性質的研究參與者,如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齡(從18-77歲),都可以看到相同的結果。

Wilson談到:⎡結果是令人驚訝的,即便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也不會特別喜歡獨自一人在那裡思考⎦。

Wilson並未把這樣的結果歸因是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或是電子裝置的流行。而是他認為裝置的盛行,反過來應該是反映了多數人期望永遠都有事情做的渴望(沒事可以拿手機起來點一點)。在論文中,Wilson表達到多數的調查都發現,普遍來說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與世界脫節,如果他們脫離了世界,則並不會特別感到享受。基於這些調查的發現,美國人會花時間在看電視、社交、或是閱讀,但比較少或甚至沒有花時間在 “ 放鬆或是想事情。”

在Wison的幾個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單獨坐在沒有裝潢、也沒有行動電話(閱讀物品或是書寫工具等)的實驗室中,大約6到15分鐘(不同的研究可能不同時間長度),要求他們透過自己的思考娛樂自己。在待在房間之後,他們會被問一些問題,包含他們覺得這樣的經驗有趣嗎?或是他們是否覺得難以專心,或是其他諸如此類的問題。多數的回答中,都發現參與者會難以專心,然後自己的心會漂移,即便沒有什麼事情會影響他們的注意力,平均而言參與者都覺得這樣的經驗不有趣。其他相似的結果也可以發現在,當參與者在自己家裡單獨時,只有在思考的話,感覺也不那麼有趣。

Wilson提到:⎡我們發現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雖然會謊報自己在家裡的狀況,而自己其實花了時間在從事其他的活動,如聽音樂或是使用手機。⎦,⎡而這些人也無法覺得在家的經驗會比實驗室來得有趣了⎦。

在另一個而外的實驗中,則是隨機分派參與者,有些花時間在思考,而有些則是花相同的時間再做其他事情、如聽音樂之類的,但不能與其他人接觸。而那些在做一些外部的活動的人,則報告出在從事活動時有比較多的樂趣,相對於那些只在那裡想的人,另外也發現他們比較容易專心,分神的狀況比較少出現。研究者再進一步檢視,這些人是否會寧願做不愉快的活動,都勝過於不做任何活動?

結果也顯示很多人會如此。參與者被要求進行如同先前研究的相同情況。但而外加入了他們可以用按鈕來對自己執行輕微的電擊。在這個研究中,18個男性中的12個人會在15分鐘的思考期時,給自己至少一次的電極。而女性則是24個人中有6位。這些參與者都會先接受到電擊,並且都會報告出他們會避免自己再次被電到。

研究者寫道:⎡這是多特別的結果,跟自己的想法獨處15分鐘是有如此的不舒服,會讓這麼多地參與者自己電自己,即便是他們曾表示自己會避免再被電到。⎦Wilson和自己的團隊,寫道:⎡男性比起女性會更傾向尋求 ”感官刺激“,這或許可以解釋百分之67的男性會自己電自己,超過百分之25的女性。⎦

Wilson提及自己與團隊仍然在努力尋找為什麼人會難以單獨與自己的思考獨處的原因。每個人都喜歡做白日夢,或是幻想某些時刻,但為什麼這些思考會在自動發生的時候我們覺得有趣,但別人叫你去做的時候你卻覺得困難。Wison說到:⎡心智是設計來投入這個世界的。⎦,⎡即便是我們自己一個人,我們專注的往往還是外在的世界,如果沒有透過冥想或是思考控制技術的訓練(就算訓練還是很困難),多數人還是喜歡投入外部的活動(專注在外在世界的活動)⎦。

(PINSOUL編譯)
原文出處>>>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4/07/140703142154.htm

四步驟教你應對成人分離焦慮!

7個肢體語言小技巧,讓別人立刻喜歡上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