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讓自己愛的人不再逃避你、並且感受到溫暖也變得更好的唯一方法:當對方想要訴苦抱怨時,試試同理的傾聽!

French videomaker Louis de Caunes‘s work

French videomaker Louis de Caunes‘s work

我們要如何擁有有效的傾聽技巧呢?傾聽就像行船一樣有目的地,我們要從目前的狀態走向我們心中的目標。有時候就像在運河中行走一樣,運河的水道間常常有水壩,因為水道高高低低,在運行間常常要在之間等待現在區塊的集水完成,然後閘門打開後,船才能往前走。

這種場景,就像在內心有情感傷疤/ 或是常常有嚴重的人際衝突 的人所表現出來的心智狀態,如果對方沒有讓水流出,釋放在心中閘門的壓力,我們就無法往前進,水流也就跟我們的目標逆向了。當你的對象需要情緒上的釋放時,這些對象往往不喜歡: (1)把自己碰到的挑戰想得太清楚,或是 (2) 無法接收來自外在的訊息。(就像閘門一直關著一樣)

一個懂得傾聽的人或想要幫助對方的人,必須要能讓對方自己去打開那扇閘門。當他們打開門時,水流才會湧現。但在這個努力的歷程中,我們還是太常給對方其他觀點的壓力;想想看當兩邊的水平面齊平時,水流間的流動才會順暢對等。所以作為一個傾聽的人,最大的目的在於幫助對方可以清空自己內在的情緒、壓力、憤怒、挫折、或其他的負面心情,直到對方發現自己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了。而在到達那之前,對方都可能還無法考慮別人的需求。因此我們應該把傾聽的能力想成就像第一時間情緒的急救術一樣。

在傾聽的歷程中,為了讓對方可以說說自己狀況的努力,我們稱為同理的傾聽。同理心,根據許多字典的定義,指得是把自己放在某個位置去理解對方。而這的確是同理的一個面向,但我們可能更適合把同理,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也就是一個企圖去接觸對方的歷程,為了讓個人可以感受到我們用不俱判斷批評的方式傾聽。同理的傾聽需要我們陪伴對方聽聽他的悲傷、痛苦、自我探索、挑戰、甚至是喜悅。 這種類型的傾聽,也就是聽別人說話的方式,被心理學家羅傑思(個案中心治療的創辦人)當作是所有心理治療關係的方法,也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技巧。當個人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了,許多情緒上的負荷都可以有所釋放;壓力與防衛會有所減少;一種清澈明瞭的感覺會增加。

在我們人際溝通中的傾聽技巧

我們在一天醒著的時間中,有很大部分時間都在對話、或聽別人說話。當兩個同事在對話時,他們常常搶著要說話或是分享自己的觀點。所以能確定的是,傾聽的技巧再刺激雙方交流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當我們用同理的方式傾聽,我們不是透過單單聽而已,也不是交互輪流說話而已,而是我們擁希望觸發對方開心與多說一點的角度來聽對方說話。

同理的傾聽技巧需要一種有別一般對話的能力。對於很多人來說,剛開始進行這種傾聽會有點不舒服,許多人很自然地就會讓自己進入一種競爭者傾聽狀態;但當同理的能力養成,我們會減少自動地站在相互競爭的位階,而是能夠真正地聽別人說話。而要如此是需要我們花些時間培養的,事實上聽別人說話是一個不容易處理的挑戰,特別是我們常常當聽別人問題的時候,常常失去耐心,很難把自己的心境放在對方的狀態上。但當我們想要同理的傾聽時,我們則會選擇沒那麼急,降低我們彼此互動的節奏,而小心地聽聽別人在說什麼,至少在這個當下的時刻,我們懸置自己的想法與需求,放慢動作好好聽一下別人說話。要達到上述的狀態,很顯然的沒有捷徑,需要我們花些時間努力。

下面會介紹一些傾聽的技巧,但有效且專注的技巧,更適合我們應用到自己的人際或商務關係上。我們可以在家練習成為一個有效地傾聽者,或是在洽談業務與和朋友相處的時候。同理的傾聽將會是我們帶給別人最大且真誠的禮物。

不同的傾聽方式:

當我們在跟別人互動時,我們有三種提供協助的取向。這三種幫助別人的模式包含三個步驟的歷程:1) 專注地傾聽,2) 用詢問來更有效的診斷問題, 最後、 3) 提供我們自己的處方與解決方案。有時候我們會用這樣的歷程慢慢地想辦法幫助別人。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根本不會,我們會直接跳到第三階段,提供意見,我們甚至不管自己的解決方案可不可行。少部分的人會多利用前兩個步驟,而極少極少的人會專注在第一階段,好好的聽別人把話說清楚。

當然我們都可以想像這三種步驟中的階段,我們會表現的方式。當在很急、很危險的情境時,許多人甚至會在沒有人徵詢他的時候,就想要提供別人意見。但如果是在技術性的環境下,特別是醫療情境,上述的三個步驟可能是大家比較能認同的互動方式。不同的互動方式,可能進行到的階段有所不同。同理的傾聽比較關注在第一階段地進行,而這或許也是在大多數人碰到問題想要找人講話時,我們自己最偏好的方式吧,而也最能帶給我們好處的方式!

接下來將個別介紹不同階段的對話方式。

提供解答或處方的階段

大多數的人,都可能在對話的初期,有想聽別人的意圖,但後續會很快的轉入想要診斷問題提供解答的階段。我們都傾向去解決問題,也常常用這樣的心智框架來聽別人說話。我們會急得想要打斷別人的說話,然後想要很快的給別人意見然後,讓對方知道答案就是那麼顯而易見。

我們都會以為解決別人的問題,比解決自己的來得簡單,我們常說:如果我是你,我會如何如何!!但別忘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境。有時候我們不一定可以準確地預測別人事情的進展。如果我們總是想要給別人建議,或許就會營造一種氛圍,讓對方想要逃避跟你說太多事情的內容,因為你總是提出不夠理解現況的方案,反而讓人心煩又備感壓力。

想要診斷問題的階段

當我們聽了很多的時候,我們很自然就會前進到想要診斷問題的階段。而當我們開始要診斷問題時,很少人還會回頭到傾聽的階段,而我們在診斷問題之後通常只會想要接續的給解答。

我們都不希望我們診斷出的問題,事實上是錯的。所以如果是同理的傾聽,診斷不是隨即可以定論的,我們需要不斷回頭考慮雙方的狀態,而我們自己不是一個純然幫別人下標簽的角色。我們喜歡幫別人灌上標簽,然後尋找證據或問那些可以證明我們假設的問題,來讓我們的想法成真,而這都是我們必須留意的個人本性。有時候我們不需要去假設自己真的理解對方行為、遭遇或是用語的意義,自然地探尋對方的想法,才能是一個比較同理的傾聽者。

同理的傾聽

同理的傾聽,在本質上的角色,是共同一起完成的。我們透過陪伴對方、一同面對現實,一同去探索分析對方面對到的挑戰,來進行。我們是透過傾聽去了解更多細節的內容,透過陪伴而非干擾的方式來與對方達到共享的狀態。(不論是對問題有共識的認識、或是對解答有共識)

作為一個比較好的傾聽者,我們不僅僅要對自己有自信,也需要:

  • 採用一種比較同理的姿態(鼓勵對方述說,但不會讓對方感到自己一直被評價或是批評)。
  • 不要用 “暫停一下” 的方式當作打斷對方的理由。
  • 允許讓說的人可以主導對話的方向。

當我們可以用上述的方式互動,對方可以講比較多,然後主導話題的方向,他不僅僅增加了自我的理解,也可以自己考慮可能的選項,然後選擇最可行的結論。有許多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上述的目標。

1.用未完的問題:有時候對方講到一個狀態,我們可以用接續的方式去引導。

2.告訴對方你想要知道更多,或是讓對方知道你很感興趣。

3.重複對話中的關鍵字或是片段。

4.同理的說話:你可以傳達你有感受到或體會到對方的苦惱與壓力。透過直接的表達,讓對方知道你有站在他的同一陣線上。

5.同理的提問:不同於想要診斷對方的狀況而問出的問題,我們會問很多分析的問題,特別專注在事情的因果關係上。但同理的提問關鍵在於關切對方真實的感受,你可以直接問問對方講了這些後,他現在的感覺,或是他當時碰到事情的感覺是什麼。

6.肢體語言:特別是邀請對方坐下來好講,是可以讓對方感覺你想要完整的聽完整體的故事。有時候我們的非口語的肢體語言,也可以傳達我們同理的態度,例如眼神的專注,有沒有分心一直去看手機之類的。

7.尊重對方的暫停:有時候沈默讓人會不舒服,而同理的傾聽技巧,在暫停時,不會去直接打斷那些暫停或沈默的階段。我們會有耐心的等待對方整理後,在繼續。

當我們使用同理的傾聽來面對彼此時,要讓對方跟你講個一兩個小時可能是輕而一舉的事情。

總結

我們需要把這種願意等待對方,願意想要多聽別人說說的同理傾聽,放入我們的價值信念系統。也就是當我們面對生活中人們的衝突、悲傷、困難、或是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時。我們不一定都要把自己放在跟對方競爭的位階之中,也不需要總是想要告訴對方該怎麼做,或是幫對方標簽個狀態,好讓我們下結論;而是我們可以選擇用一種比較緩和,從旁協助的方式,用友善的氛圍,鼓勵自己傾聽與鼓勵對方述說,來讓彼此對事情更透徹,想法更清晰,最後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而非一直在錯誤的預測與解決方案中不斷嘗試又反悔。

當我們接收到別人對我們用同理的傾聽時,遇到困難的我們可以自己控制話題的方向、節奏、以及最後我們要探索的程度。對方的傾聽讓我們自己可以去聽聽自己的狀態,面對自己碰到的困難。同理的傾聽幫助對方可以慢慢用比較有距離的的方式看看自己面對的挑戰,讓自己更清晰透徹,而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間可以產生的療癒價值,傾聽有時候讓我們可以好好的想一想,大聲的分享自己的問題。

但對於我們想要嘗試同理傾聽的人來說,我們需要一直保持有意識地去提醒自己,要放開心胸,避免自己望斷的下結論。一個懂得幫助別人的會持續的檢視自己的傾聽風格,然後打到我們想要讓對方好的目的。有時候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下列的問題,幫助我們培養自己的同理傾聽:

  • 我們允許別人好好地講清楚自己的問題嗎?
  • 我們會試著避免對別人下那些不成熟的結論,只奠基在自己的人生經驗嗎?
  • 我們願意幫助對方去更了解自己嗎?
  • 我們願意允許對方保留自己面對挑戰方式的決定權嗎?
  • 我們可以展現自己是一個,會傾聽而不會亂下判斷與批判的人嗎?

 

by Gregorio Billikopf Encina PH.D

—————————————

pinsoul + 編譯

參考資料來源>>>>http://nature.berkeley.edu/ucce50/ag-labor/7article/listening_skills.htm

你是追求 ❮愉快的機器❯,還是執著的❮目的發動機❯?:在讓自己開心與追尋生活目標的天平上尋求平衡。

用想法的重新框架,幫自己愛的人看見世界不一樣的面貌:如何練習認知重新框架的策略,讓生活更快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