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如果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在熱情與務實中取捨,因為我們無法永遠只做自己想要的!

Photographer Andre Elliott ‘s work

Photographer Andre Elliott ‘s work

我們總是鼓勵自己的小孩追尋自己的夢想(有時候社會氛圍使然)。而我們也總是告訴小孩,當他們長大後,應該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希望他們努力工作,跟著的規範就好。這種觀念特別在西方社會盛行,在美國特別是如此。

但到了現階段的經濟狀態,2015年的經濟成長現況時,我們會許已經無法單純的鼓勵小朋友單單的追隨自己的熱情所在,可能應該更期望他們能夠找到一個結實、穩固的生活。 自從世界的大蕭條以來,1930年代至今,經濟的發展一直影響著我們許多人對於專業生活的熱情與執著。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所渴望做的事情,但現在對於全世界都一樣,如果你想要成為電影明星、專業的運動員、作家、藝術家、企業家、甚至政治人物可能都會是一件很有挫折的事情 -  因為這些我們心目中的精英族群,能夠獲得的位置,已經比想要得到的人少很多很多。 許多工作都一樣,已經不是自己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我們有沒有機會做的問題了。

生命中的志業有很多不同的判定方法

St. Olaf大學的的教授Gordon Marino在一篇名為⎡一種超越“做自己喜歡做的“ 的人生⎦的專欄中提到:他引用馬丁路德金的觀察,認為每個人的人生應該都具備三個向度,也就是長度、寬度、與高度;長度指得是所謂的自己喜愛的程度;寬度指得是與社群社區的關係;高度是超越、我們是否關注到那些比自己還要大的事物。有些事情,我們自己可能很愛,但不一定可以幫助自己跟外在連結,也可能無法讓自己去完成那些比自己更高層次的東西(例如為環境儘一份心力)。

有時候,我們以為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非那些自己不愛的,看起來是讓我們能對職業的感到最大興趣與並增強自己表現的來源。但事情其實沒那麼簡單。因為你或許會愛一些事情,但不一定會對這件事情很在行(你喜歡看電影、不代表你就會拍電影,甚至拍出好看的電影)。你也有可以很在行一件事情,但卻很恨這件事情(你很會彈琴,但不代表你很喜歡每天都練琴的生活)。當然你也可能會是很愛一件事情,但又很在行一件事情,但你卻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錢去支持自己追求這件事。

而Marino教授要提到一個重點是,當你沒辦法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事情時,但你依然至少能得到你自己所需要的....或許也是其他人需要的 - 例如家庭、你所處的社區、甚至社會。而我們心中可以從這些那些額外的地方獲得滿足,可能來自於對自己的身體知識或特定技巧的精進,也可能來自於體認到自己對別人的服務可以帶給個人與專業上的圓滿。

這樣的精神就像一個在大教堂工作的人,當有人問這些在教堂工地內工作的人每天在做什麼的時候,有一個人提到:“我是一個石頭切割工人,在這棟大樓裡工作”。而另外一個人則說“ 我在幫忙打造一個能帶給上帝榮耀的大教堂”。所以一樣的工作可以體現出不一樣的價值,完全存在自己心中的判準。

在Pink的書中(動機, 單純的力量: 把工作做得像投入嗜好一樣有最單純的動機,才有最棒的表現。)提到:在今天的工作場所中,有三個基本的要素可以激勵我們的工作者:自主性(autonomy)、精熟性(mastery)與目的(purpose)。這裡好像沒有熱情,那熱情呢? 好像沒那麼重要,對許多人來說,熱情是可以被這三個動機的來源所取代。

對於我們來說,自主性是指:我們擁有創造的本能,渴望擁有更多得責任與掌控權去追尋自己渴望的目標;而精熟性則是:我們要求自己在執行事情上所需要的技術性的技巧中有所提升與磨練;而目的則是我們想要達成的最終目標,有時候總是見仁見智,每個人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當我們有一個計劃想要提供健康照顧的服務時,我們需要有執照的護理師來提供第一線的照顧、以及會計人員來確保整體的收支是平衡的。有時候工作熱情或許會他們的技巧表現得更好,但目的卻是他們留在這個計劃中的重要原因,對於會計人員來說,他們或許待在這個計劃的最大目的是在能夠為整個計劃的永續經營提供更好的策略,而護理師則是很顯而易見的是想要為民眾提供服務。

要協調我們對事情的熱情與務實的想法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我們確實要更務實一點,因為如果你想要獲得一個工作,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你需要發展一些技巧,然後從完成一些事情中得到滿足,即便這些事情可能跟你的夢想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中,我們可能很難追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夢與渴望,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從此跟人生的熱情說再見了,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還是有很多報酬會降臨在我們身上,不論是對我們個人或是自己的專業,我們將從自己每一天中完成的事情中獲得滿足,而在職場上獲得真正的價值。

—————

我們或許可以練習來回頭想想,自己目前在做的事情,內心驅動自己最大的動力是什麼? 在我們生命中的三個向度的權重為何?對於我們來說在三個驅動我們的基本要素中,個別又可以獲得什麼。(做這件事情為什麼能讓我們感到自主、我們熟練了什麼、我們達到了什麼樣的生活目的與價值)。

——————————

pinsoul + 編譯

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psmag.com/navigation/business-economics/passion-vs-pragmatism-cant-always-want-97779/

請問,有誰因為你的⎡自私⎦得到任何好處嗎?:自私也有好與壞之差,一個當我們為自己時該問的問題!

你是追求 ❮愉快的機器❯,還是執著的❮目的發動機❯?:在讓自己開心與追尋生活目標的天平上尋求平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