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如果你總是想不通為什麼要對人友善一點?!這裡有五個實證基礎的理由。

有些事情我們做了,真的就會帶來很大的不同,例如簡單地對人親切和善一點。

無私地給予、臉上帶著笑容、用語中帶有鼓勵、幫別人一把,有時候不僅僅讓別人情緒好轉,更是對我們自己有所影響。

更重要的是,許多的科學研究都發現,我們的親切和善,顯然是我們每天經驗中,幸福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前面許多文章,談到Kindness我們會用仁慈這個詞,但這裡我們也交互使用親切、和善、和藹可親、友善這些相對雷同的詞彙;或許您應該可以體會這裡要談的到底是什麼,這或許跟儒家所談的“仁”很類似,一種人與人相處的正向互動。)

1.我們的和善是內建的

我們選擇讓行為表現的和善親切或許是一種選擇,但我們表現友善的能力與傾向有時候顯然是天生的,有些行為我們在嬰兒時期就會展現了。

 Michael Tomasello博士的研究指出,小朋友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展現幫助他人的行為。舉例來說,一個14個月的小朋友,當看到成人面臨困難時,例如雙手都拿滿東西沒辦法開門時,小朋友就會自動地去幫助對方。

換句話說,當我們表現友善別人的行動時,我們不僅僅是有意識的選擇,更可能是反映我們自然的天性,我們也因為這種自然的天性而感覺到心情不錯。

2.仁慈友善對我們的大腦有正向的影響

對人友善不僅僅會讓我們或是別人心情變好,研究也顯示這樣做會帶來心理上的好處,讓我們大腦中的神經迴路變得不一樣。

當我們允許自己表現的友善一些,常規地在行動上反映仁慈友善的概念,我們也同時地在自己的神經迴路上強化我們的福祉感受,與能讓心情變好的神經傳導物質的流動網絡。

3.對人友善可以讓我們活得更久

其他也有許多讓人驚豔的結果,有關於我們友善地對人。在2003年的研究,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 Stephanie Brown 博士發現當我們規律地練習幫助別人時,我們在未來五年的死亡機率會下降,相較其他沒有練習的人。

但有趣的事,反過來接受幫助的人倒是不會減少死亡風險,只有那些真實練習友善待人的人才會得到這種好處。

4.友善是會傳染的

仁慈友善另外一個吸引人的特徵就是,當你開始如此時,你會一直重複地複製這樣的氛圍,你會啟發別人也如此待人接物。簡單來說,當我們自己可以表現有膳食,我們也會鼓勵其他人如此去做,一起打造更好的氣氛。

牛津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一個研究,發現當有人幫助其他人時,會讓別人產生好的感受,也會接續地使對方展現出利他的行為。當我們對人友善時,我們也幫助為自己的世界,成為友善的環境盡了一份心力。

5.待人友善確實會讓我們更開心

如果上述的理由,都不足以說服你更友善地對人,你應該考慮這個原因:仁慈友善地待人,真的才會讓你比較開心。

Martin Seligman博士的研究指出,當你寫了一封感謝信給別人後,然後親自地送給別人,給那些沒有因為友善待人而被好好感謝的人時,我們確實獲得比較多的愉快。對人表現友善與感恩,確實能讓我們立即地感受到快樂的感覺,一種滿足的感覺,而這會持續將近一個月之久。

另外一個來自日本的研究,也發現仁慈友善與快樂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快樂會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的友善待人而激增,透過練習友善待人與懂得感恩,就能增加我們的幸福感。

有關對人友善仁慈的基本論述

有許多研究的支持,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對別人好顯然也是對自己好。這是一個習慣,值得我們好好培養,在隨時隨地都提醒自己一點,顯然友善一點應該對我們不太會有損失吧!我們如果積極地在這個目標上努力,把友善成為習慣,或許你會發現快樂會變得很自然。

這就是所謂的“我們不需要寺廟,也不需要複雜的哲學”,“我們自己的大腦,自己的心,這就是寺廟;而哲學就是仁慈”。

練習友善待人,與仁慈的哲學,會重新訓練你的大腦,改變你的心智,讓自己與別人的關係更好,這絕對能讓更多的幸福與歡樂帶進你的生活之中。

有關於上述的內容,你也需要對自己友善一點!你需要把自己也看作是值得相處的人,總是做到自己能做的就行了。就像其他人一樣,你也有自己的情緒包袱,你需要去處理重新整理它。當我們能夠處理每天碰到的煩惱與變化時,你就能持續成長成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要記住一件事情,你自己也值得用更真誠、更仁慈、更友善的方式對待。

當我們持續在追求幸福與真實的旅程上,仁慈友善的待人是我們最重要的習慣,這是我們能活得有創造力的基礎:當你能夠保持生理上的健康、心智上的健康、情緒上的健康時,仁慈友善地待人,不會花費我們太多資源,卻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在那些我們所接觸的生活之中。如果你想要追尋幸福,這顯然是一件你不能忽略的“小”事。

——————

pinsoul + 編譯

(photo: Soren Buchanan 's photo)

參考資料:http://www.huffingtonpost.com/peter-field/kindness-research_b_7054652.html

不想再因同一件事情,不斷地被絆倒了!:學著讓自己在那反覆出現的壓力來臨前能有所預防。

為什麼不管我們怎麼努力,生活還是如此艱難?!:有關生活的五個演化事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