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是有目的的忙碌,還是為了排擠無聊而忙碌呢?!:直視我們厭倦的生活與忙碌的身軀!

忙碌的人,可能依然會是內心感到無趣的人。確實,我們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如果你總是對人事物缺乏興趣,如果你對自己做的事情總是覺得在敷衍而已,那麼你內心心理健康的挑戰,應該是那我們心中的無趣、無聊、厭倦、厭煩,而不會是那太過忙碌的生活。

長期地厭倦自己的生活,是我們心理健康上巨大的威脅,因為我們正處於一種無所謂的狀態中:那種對自己生活目的與意義的匱乏與延伸困難。輕微的厭倦,或是偶而感到無趣,可能只是一片烏雲短暫地遮住了我們的太陽;太長期慢性的厭倦則是另外一件很不一樣的事情。

無聊、厭倦的生活氛圍

因為長期的厭倦,我們自己會覺得不舒服,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一種對自我意義匱乏危機所產生的訊號,可能導致我們悲傷,甚至絕望,那些無趣厭煩的幽魂會一直威脅著我們。這些不安的氛圍將會導致我們把自己搞得很忙碌,或是儘量去做一些事情。因此我們進入了一種忙碌的狀態:我們試著去跑得比我們的厭倦更快,試著跑得比那內心的意義危機訊號更快一點。

當然,我們努力投入的繁忙生活,不見得是全然沒必要的。但這些忙碌可能是不值得我們如此。就如同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所提到的,“無聊對道德家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人類至少有一半的罪是因恐懼無聊而造成的”。我們恐懼無聊、厭倦,我們因此忙忙碌碌,但我們最終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場浪費時間的不幸而已。

從無聊到有聊

面對厭倦、無聊的問題,最初始的答案是,我們需要知道如何為生活創造意義,知道如何依循自己生活的目的而活。這兩個作業都預設了,我們能自己教育自己,什麼是“創造意義”,怎麼去努力辨認與澄清自己生活的目的為何,而我們也能依此存活著。

創造意義,我們將會不再那麼恐懼無聊、厭倦。活在自己生活的目的中,我們將會不再那麼恐懼無聊、厭倦。或許你會發現這些努力,將顯著地促進我們自己的心理健康。

下面是一些小技巧,我們可以記得的:

+ 試著少一點對無聊的恐懼。無聊只是一種心理狀態,就像其他的心理狀態,它會來來去去。只要你開始訓練自己去面對這些無聊,透過為自己的生活找尋意義與生活目標,接續著恐懼就沒那麼多了。你不需要因為無聊的感覺,就匆忙地想把生活填滿!T

+ 試著把無聊、厭煩當成一種過渡的狀態,而不是你生活的本質。不需要從“我很無聊”掉入到“我們生活什麼都沒有。無聊的感覺會過去。你可以把無聊重新框架成一件好事情,是啟動自己做一些有用的活動的訊號。就如同藝術家 Marianne Mathiasen所認為的“我注意到,當我在某天很無聊的日子之後,我有了更多的創造力,可能是我的大腦有時候需要休息一下”。想想看,你是否需要一點無聊,或是無聊沒那麼好害怕的。

+ 做一點小小的探索。是不是無聊背後,隱藏了自己的生氣、怨恨或是憤怒呢?通常無聊是一種安全的心情,我們比較能去忍受,而不需要去面對那些深層的黑暗心情。就如同神學家 Paul Tillich認為的:“無聊是我們對憤怒的稀釋”。小說家G. K. Chesterton同樣也提到類似的概念,認為“打哈欠是我們安靜的咆哮”。當你的無聊、厭煩冒出來時,是不是有什麼你內心痛苦的感受正在掙扎呢?

無聊、厭煩是一種讓人不愉快的心理狀態,常常是我們意義問題的徵狀。今天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我到底覺得什麼很無趣、很厭煩呢?”你或許會發現內心隱藏了許多憤怒或怨恨。你也許會發現,這是一個壞習慣,有關於總是說“我很無聊!”,總是覺得失去興趣與熱情。或者你會發現這些感覺確實是自己面對意義的問題表象,而我們最好應該去學習的就是尋找與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

大多數的我們總是忙忙碌碌,不論是在現實生活、或是網路上,甚至我們的內心深處,這些忙碌或許是因為我們渴望不再去感受到生活的無聊,不再想去面對自己的無聊所傳遞出的意義問題。當我們可以不那麼害怕面對無聊與厭煩,我們將可以更有效地去處理這些意義的問題。處理這些意義問題或是自己的無聊,你那些慌亂的忙碌將會顯著地減少!

總結:

目標:直接面對直視自己內心的無聊、厭煩。

關鍵原則:無聊是一種不愉快的心理狀態,而常常是我們內心出現意義問題的癥候。逃避這些,我們的心理健康與情緒福祉也將付出代價。

關鍵策略:詢問自己“我的無聊到底是針對什麼呢?”,然後回答這個問題。

———————

pinsoul + 編譯

(photo: Jairo Alvarez's photo)

參考資料:Eric R. Maisel Ph.D. Rethinking Psychology Blog 

 

我們無可避免、真切寫實的 “心碎” 感覺!

為什麼每天晚上清空我們的大腦是必須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