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存在、歸屬、相信、良善,細數四個能讓我們獲得尊重的基礎狀態...

你覺得自己是應該被好好對待的,值得被尊敬的人嗎?

當你回顧自己的生活,像一面鏡子看見自己時,你是否會真誠的評量自己呢?當不需要角色扮演、不需要面具時,不需要有所防衛與欺騙時,你真的喜歡(尊重、羨慕、欣賞)你面前這個人嗎?

我們時常思索自己的真實的人格特質,我們面對複雜的生活,我們在許多不同的處境中會有不同的作為(在工作、學校、家庭都有所不同),面對不同的人事物行事也會有所不同。但當我們靜下心來,只剩面對自己時,我們依舊能夠舒服地面對自己的嗎?對於我們自己感到安心嗎?

在許多研究中,心理學發現個體往往都持有相似的觀點來評價自己的自我價值。

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的:價值絕對不只是物質財富、裝飾品與玩具的累積,只是那些能讓我們輕鬆度日、自我增值的東西而已。所以對於我們自己,自己的價值到底包含著什麼呢?

要真誠地理解我們的價值與優點,必須倚賴我們在四大領域上的狀態。存在、歸屬、信念與良善。

存在(個人層面):人對於自己的存在有感時,會有一種內在平靜、自我接納、輕鬆覺得踏實的感覺。擁有存在的感覺,會對自己的狀態感恩,也對自己與別人互動的方式感到感恩。當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有一種現實的自我意象,並且能夠覺察到自己的錯誤與極限。這個時候個人會理解自己會犯的錯誤,不完沒、過去生理與情緒上的傷疤。當我們感到存在時,我們懂得照顧、慷慨對人,也懂得維護與寬恕別人。

歸屬(社會層面):當一個人擁有歸屬感時,會覺得自己是某個群體或社群的一員,而且這種感覺是很重要的,這時候人會覺得自己被喜歡,被欣賞,有一種相互的感覺。當在這種狀態我們可能是在某個家庭、某個社群、某個幫派、某個俱樂部、某個團隊之內。團體成員感到很自然地相互附屬,很舒服地與別人共享價值與傳統,並且提供別人支持、尊重、友誼。這樣的關係可以預防我們自己孤獨的焦慮,提供給我們生活的愉悅與提升。這種溫暖地歸屬感,會帶給我們身體與情緒的健康,以及生活品質。

信念(倫理與精神層面):當我們內心有相信某種事情的感覺時,指得是我們擁有引導自己行為的價值觀與倫理觀。許多人會透過信仰,帶給自己舒適、盼望的感覺,並且因此擁有了判斷自己作為的道德原則。但一個人不一定需要相信什麼才能夠擁有倫理,而宗教的追隨著也不一定會比無神論者來的懂得憐憫與有原則。而關鍵在於身為人類,我們需要信念系統去引導自己的道德行為與公民行為。當我們依據宗教或人文信念,作為自己依循的原則時,我們也會活得比較有意義,不論生活是在痛苦或歡樂之中。當人類能夠跳脫物質去思考,能夠找到自然之中那些令人驚嘆的事物時,我們也能從爭吵中跳脫,轉向精神上的實在。

良善:內心良善與仁慈的感受,是一種我們能覺察到自己是如何友善、如何對人慷慨、如何帶給別人正向影響的狀態。良善是一種上述幾個層面的結果。我們能為環境留下好的資產將代表著我們自己是如何以正派待人,如何照顧別人的,而非那些我們對別人的攻擊與暴力。事實上我們人類在基因的本質上也是傾向去幫助別人,滿足別人需求的。我們都可以學著用更容忍、更慷慨的方式待人,而我們對別人的良善與友好,也傳遞著我們生活中良善感受的本質。

 上述的四點,是我們生活中如何誠實評斷自己是否擁有價值的內容。這些面向是我們能夠遺留給別人的核心,也就是我們如何為環境產出的基礎。

------

pinsoul + 編譯

(photo: Rachel Perry's work)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our-emotional-footprint/201603/what-makes-worthy-person-the-four-bs

為什麼”安靜“可以為我們的大腦帶來好處?!..

有時候“好”的改變,會讓我們更害怕去面對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