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我們總是錯信人,是因為太愛以貌取人了嗎?!

我們總是錯信人,是因為太愛以貌取人了嗎?!

當我想要做一件事情時,我習慣性地會找一位朋友幫忙,很自然地你會第一個想起他,因為你好像也不會想到別人。你在內心直接的想法是,可能找他最省事,他也不會給你拖拖拉拉的,要答應不答應的,他很多地就會答應,然後到時候不論要做什麼事情,他會跟著你的指示去做,也不太會出什麼意見,很自然地這樣的人被自己歸類為類似最佳幫手的定位。

這種很自然地相信,某個事情找某個人就對了,相信在感情上不會嫌麻煩,在做事上不會出亂子的心境,很簡單地就是我們對某個人表達的『信任』。而信任一直是一個很基本的事情,他存在於我們的人際關係之中,勝過單純的互動,有一種互相委託,不論是感情或是處事上的認同。基本是因為有了『信任』所以有親疏遠近,所以有些人是陌生人,有些人是好朋友。

『信任』或許不只是在講友誼,家庭是重要的、同事也是、更別說親近的朋友,因為能夠信任彼此,我們得以連結彼此,因為有了連結,可以進行一些互惠的動作,這段關係才不會終結。

有時或我們喜歡試探彼此的『信任』,想看看對方是不是值得信得過,還是對方其實只是跟陌生人一般般地對待你一樣。有時候我們會給一些測試,例如出難題給家人或朋友,看是不是能隨時滿足自己,如果可以,『信任』就扶搖直上,如果不行『信任』就會折扣了一些,聽起來很現實,但我們確實是在心裡這樣運作著自己的關係。如果任何關係都不問信不信得過,那彼此之間就沒有差別待遇了,我們也不會因為關係而痛不欲生,或是苦惱難挨了!

 

我們要怎麼判斷一個人信不信得過呢?

我們常常要問自己這個問題,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靠一些簡單的訊息去判斷一個人信不信得過,簡單來說那就是一個的臉,我們面對某個人的臉,通常是我們直覺判斷是否值得信任的根源,這是一種直覺,聽起來很奇怪,但心理學家說,其實這並不是胡亂判斷的,因為有時候我們透過看臉來判斷一個人信不信得過,確實還滿精準的。

心理學家Bonnefon,在當代心理科學趨勢的期刊之中發表了相關的回顧性文章,他們發現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我們會有不同的方式去進行這件事情。簡單來說ㄝ最直接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並且讓我們可以準確判斷的方式,就是直接跟這個人互動,在研究中只要一個半小時,『信任』的判斷就會提升不少準確度,畢盡一個半小時之內,很多人都可以吸收到很多訊息,包括用語,身體語言,臉部表情等等。

但如果沒辦法直接互動呢?或許我們看對方跟別人互動也能達到『信任』判斷的效果。看著一個人跟別人互動你或許可以了解很多,包括一個人的肢體語言,以及那些非口語行為。

但很多時候,我們要決定自己是否要『信任』一個人常常在沒有互動發生之前,所以從臉來判斷應該是更尋常的事情。研究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當我們只能判讀臉時,看整張臉的判斷有時候很差,但如果只給你看一些臉的局部位置,你卻可以表現得比較好。原因可是當我們在要快速判斷一件事情時,這個決策歷程需要走直覺式的判斷,整張臉代表太多訊息,反而讓我們沒辦法用直覺的方式判斷,導致我們顧此失彼,沒辦法用我們慣習的判准來決定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

 

到底誰值得信任呢?

事實上『信任』這件事情是互動發生後,我們看成果後才得以判斷的,但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討論『信任』不是因為『信任』會發生,而是因為『信任』會破局,我們時常懊惱自己怎麼錯信一個人,怎麼沒有想通某個人不值得信任。

因為錯信所以『信任』變成一個重要議題,所以我們會關注到底要怎麼樣好好判斷誰信得過呢?不論我們自己是否判斷的好,考量一個人越多的互動,作為訊息,我們拿捏這件事情的成熟度就會越好,當然如果只靠看臉來判斷『信任』,或許你會特別愛相信那些跟你相似,或是比較大眾親和的臉,但有時候這些外貌,可能跟一個人最終是否值得信任並沒有直接關係。

如果你喜歡問要怎麼判斷一個人信不信得過,那就問問看你跟他的互動如何,相信你對互動的直覺,有時候『信任』與否並沒那麼難判斷...

參考文獻:

Bonnefon, J.-F., Hopfensitz, A., & De Neys, W. (2017). Can we detect cooperators by looking at their fac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276-281.

--

by pinsoul +

(photo:  Bobby Mandrup's work)

 

因為不相信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所以我們持續記住各種怨恨..

因為不相信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所以我們持續記住各種怨恨..

簡單的快樂,總是帶來不簡單的影響...

簡單的快樂,總是帶來不簡單的影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