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超乎想像的玩樂:遊戲幫助孩子們打造更好的大腦!

Two-kids-on-tree-640x426.jpg

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花時間玩樂呢?玩樂又跟我們的學習有什麼關係?

當我們的腦部開始發展後,小朋友在教室的時間可能比在遊戲場的時間來的不重要了!

Sergio Pellis博士認為:⎡遊玩的經驗會改變我們大腦前額端的神經連結。⎦,⎡如果我們沒有遊玩的經驗,這些神經元就不會改變。⎦

這些兒童時期前額葉的改變,將幫助我們的大腦強化我們的執行控制能力(我們控制專注、在腦海中操作運算訊息的相關能力),而執行控制的能力在我們調節自己的情緒、行程計劃、與解決問題上扮演關鍵的角色。Pellis提到,他認為遊玩事實上就是我們自己年輕的大腦為了人生、愛與學校課業等面向所做的準備。

但要產生這樣類型的腦部發展,不僅僅是玩,還必須是投入大量的所謂的:自由玩樂時間(free play),也就是沒有教練,沒有裁判也沒有規則的玩樂。

Pellis提到:⎡不論是隨性吵鬧的遊玩,或是兩個小孩決定一起蓋個沙堡,小孩之間必需自己去協商,例如我們應該怎麼進行這個遊戲,或是兩個人應該用什麼規則來進行?⎦,這樣的經驗會使大腦在前額葉的位置創造新的神經迴路,來幫助小朋友協調這樣複雜的社會互動。

從動物身上學習到的!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研究者一直在思考類似像那種胡亂打鬧的遊戲,對於年輕的動物是否是發展相關技術的方式、例如打獵與戰鬥等。但在過去十年的研究中,認為應該不是這樣,例如成年的貓就算在幼貓時期被剝奪與其他貓進行玩樂的活動,也不會喪失殺貓的能力。

所以類似像Panksepp這樣的著名學者,就相信動物間的玩樂應該具備其他的目的:玩樂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打造社會化的腦,也就是如何跟其他動物用正向的方式互動。

Panksepp研究老鼠這樣的歷程,當老鼠喜歡玩樂然後產生一些聲音類似像老鼠的笑聲時,當這些老鼠很年輕的時候,玩樂就開始造成老鼠某些腦區的改變,而這些腦區是用來思考與處理社會互動的。

這樣的改變就像一個基因的開關,當我們發現玩樂會活化整個新皮質區時,我發現有關的1200個基因,其中的三分之一都顯住的產生改變,即便只有半個小時的玩樂時間。

當然,這並不代表人類的腦就是用同樣的方式運作,但這卻也是一個很好的理由相信玩樂對我們年輕的大腦帶來的影響。

但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玩樂的行為基本上是跨物種存在的,不論是老鼠、猴子或是小孩基本上都知道一些玩樂的準則,類似像彼此之間要有論替轉換的機換,玩樂時要公平,然後避免產生疼痛。玩樂同時也幫助人與動物都達到行事上更社會化。

在人身上,而外的收獲就是玩樂也可以帶來技巧地增進,然後使成績更好。在一些研究中,研究者發現預測八年級成績表現的最佳指標就是小朋友在三年級時的社交技巧。

其他有關遊玩的特點,Pellis提到:那些假期比較長的國家事實上在學業表現上比那些假期比較短的國家好。

pinsoul+ 編譯

資料來源>>>http://www.npr.org/blogs/ed/2014/08/06/336361277/scientists-say-childs-play-helps-build-a-better-brain

什麼是堅持?:對持續的追尋。

超越對與錯?!5 件比正確與否更重要的事情。

0